打造鄉(xiāng)村振興“希望田”
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補齊農業(yè)農村短板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堅持質量并重、管護并重——
“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既要突出高標準,宜改則改、改就改好,也要結合生態(tài)水系、美麗鄉(xiāng)村建設,讓土地增值、讓農業(yè)增效。”近日,市農業(yè)農村局組織開展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項目指導,市級科技特派員曹榕彬等人員來到霞浦長春、沙江等地了解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并因地制宜提出具體建議。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補齊農業(yè)農村短板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堅持質量并重、管護并重,筑牢糧食安全底線。
2019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10多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73.23萬畝,有力推動了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fā)展。
各級農業(yè)農村部門積極向上爭取資金。2019年至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財政補助資金1600元/畝,2023年至2024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畝均財政補助資金統(tǒng)一提高到2400元,市財政下?lián)苁屑壟涮?、管護資金共550.6393萬元。為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市農業(yè)農村局印發(fā)了《關于新型經營主體等單位申報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實行先建后補管理的通知》,各地通過農業(yè)政策性銀行貸款(已投放貸款8億元)、籌集社會資本200多萬元等多元化籌集建設資金,提高投資標準、建設標準。
高標準農田如何建?如何改?我市各級農業(yè)農村部門認真開展選址,在建設潛力大、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的地區(qū),整鄉(xiāng)(鎮(zhèn))、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示范建設。以灌排化、機械化、田園化、生態(tài)化、數(shù)字化“五化”為建設目標,連片開展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溉和排水、農田道路等工程建設,切實解決耕地碎片化、質量下降、設施不配套等問題,并按照《福建省高標準農田提檔升級建設指南》,強化項目申報與審批、組織實施、竣工驗收、監(jiān)督管理。
仲春時節(jié),走進霞浦縣松山街道古縣、沙塘里、沙塘街等村,一塊塊平整的耕地錯落有致,溝渠內流水潺潺,農民在田間地頭勞作,農機具轟隆聲此起彼伏,一派繁忙熱鬧的春耕圖景。
“2020年、2022年,我們共完成3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項目,如今灌溉、耕作、運輸都方便不少,去年我們合作社采取輪種、套種的方式,通過新型農機應用,種植花椰菜、西紅柿、水稻、玉米等作物3000多畝,年收益1500萬元以上。”霞浦縣古縣富民果蔬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孫朝志、霞浦縣綠和源農業(yè)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柳阿靜開心地介紹。
建管并重,功在長效。市農業(yè)農村局發(fā)出《關于做好農田建設項目建后管護工作的通知》,建立“縣負總責、鄉(xiāng)鎮(zhèn)監(jiān)管、村為主體”管護機制,落實具體責任。2019年以來,各地利用省級災毀修復及管護資金、市、縣級財政管護資金、項目結余資金合計5000多萬元用于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工作。同時,福鼎、周寧、柘榮等縣(市)共籌集200多萬元開展高標準農田水利設施保險試點工作,強化高標準農田的維護。
此外,各地還積極實施地力提升工程,推廣綠肥秸稈還田、測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提升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產量及品質,助力農業(yè)豐收、農民增收。
2024年,全市擬投入財政補助資金1.2億元,在9縣(市、區(qū))持續(xù)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5萬畝。市農業(yè)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局將在拓寬投入渠道、提升設計水平、強化項目管理等方面持續(xù)發(fā)力,建好高標準農田,為鄉(xiāng)村振興注入新動能。(閩東日報記者 陳容)